朋友L不知道哪根神經不對,想跟我一起去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<飛向太空>。我一直想勸退他,因為精神狀況不好的情況下,看塔可夫斯基的作品很容易睡著。他的電影時間動輒就快三個小時,這次的<飛向太空>也沒例外。我有點擔心朋友L,他最近過得不是很好。不出我所料,電影剛開始沒多久,水草還在湖裡搖擺時,朋友L已經昏昏欲睡了。我忍住告訴她女主角到了太空才會出來的衝動,讓他保有第一次觀影的悸動。這個決定到後來證實是十分正確的。
我很高興朋友L喜歡這部電影,他說他在漫長的三小時,等待到了復活的瞬間。非常值得。電影結束後,他說他像是在別人的人生活過了一次。昏昏欲睡。
跟朋友看電影原來是這麼有趣的事啊!
我在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時,最驚訝的是飛行員搭計程車回家時,原來開了那麼久。真的很久。(背景是東京街頭。)另外一個上次錯過的畫面是,生日會結束後那短短的失重狀態,當時我心裡有個直覺,那就是愛情了。非常動人。
電影比起小說原作,主題回歸人的感情和愛。映後講者說他認為電影最動人的部分是地球上的自然和家庭,這些事物到太空上就沒有了。除此之外,我也能感受到作者在作品中想表達倫理上的愧疚,他對前妻的自責,還有母子關係。不知道為甚麼看到從索拉力洋的訪客,我一直想到自己的第一篇小說。內心思念的人被具象化了,但那還是原本所愛的人嗎?
劇情在失重後急轉之下,女主角吞下了液態氮。迎來了復活的瞬間,但仍回答不了關於愛的那些問題。講者提到過於理性的社會,人卻變得無此難以溝通,互相理解。
人究竟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?
電影講座結束後,跟朋友L一起去吃它推薦的牛排店。(沒想到他比我還熟華山附近。)跟朋友相處時,我常常會想著聊天和溝通的差別。
話題究竟是不是要有意義呢?
我能不能給對方一個好想法呢? 關於聊天和溝通,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,大概就會在這種時候亂了陣腳。如果下一次還有機會跟朋友看電影,希望我想說出的話更多了。
關於電影的小筆記:
1.更為電影化,意味者無法用語言說清,只能在電影這個媒介中呈現的部分
2,科幻電影常常是在懷疑科技
留言列表